中國電影樂團的一級作曲、原藝術指導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、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。 張殿英生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六日。山東省臨沂市人。一九五九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學民樂作曲。一九六四年春轉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。一九六五年于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后即留校任教。一九七三年調入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音樂工作室,從事新聞紀錄電影音樂創作。一九七八年調到中國電影樂團創作室,從事專業作曲至今。 張殿英先生在三十多年的專業作曲歲月里,創作了《華山自古一條路》、《坦贊鐵路》、《新來的女售貨員》、《戰歌沒有消逝》等多部電影、電視劇音樂。還創作了二百余首聲樂、器樂曲。其中,他創作的民族交響詩《岳飛》,在中國文化部、廣播電視部、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獲獎;他創作的合唱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》,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舉辦的《祖國在前進》征歌評選中榮獲二等獎;他為影片《南京長江大橋》寫的插曲«橋工想念毛 **»曾一度在中國廣泛傳唱;他為之作曲的影片《華山自古一條路》,曾兩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;他為之作曲的電視劇《新來的女售貨員》在中國第三屆電視劇評獎中獲獎。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,張殿英先生連續寫了二胡協奏曲《母親》,琵琶協奏曲《民族》、大胡協奏曲《人生》、管子獨奏曲《魂》、古箏獨奏曲《心》、民族管弦樂《載歌載舞慶佳節》、《黃河,母親河》、《中華進行曲》、《Hao!Ha! 》 等。一九九二年春,張殿英先生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《民族管弦樂作品音樂會》。這場音樂會受到與會觀眾的熱烈歡迎和專家學者的廣泛贊譽。這些作品在中國電視臺,廣播電臺播送后,受到廣大觀眾、聽眾的喜愛和好評。一九九六年新加坡舉辦《張殿英作品音樂會》,受到新加坡人民的熱烈歡迎。 張殿英先生的作品,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,深刻充實的內容,熱忱飽滿的感情。他的音樂旋律優美、節奏鏗鏘、樸素平易、親切動人,既能給人美的享受,又能給人鼓舞和力量。他的全部作品,都體現了一種偉大的精神,即“中華精神”。 由于他的杰出成就,中國國務院于一九九二年十月授予他“在文化藝術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”稱號,享受政 府專家特殊津貼。 (責任編輯:老馬) |